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17-8229182

听雨
2019-03-15 09:03
举报
听雨
作者:郭宪伟
    黄昏,淅淅沥沥的雨又在窗外吟唱,一首优美的旋律在耳边响起,那美妙的乐音,便从头至尾地缠绕在我的心间。每每在这种景情下,我是不会到窗台去看那密密麻麻的雨帘的,总是泡上一杯茶,燃上一支烟,胡乱地抓过一本书,坐在客厅里,漫不经心地听雨,让思绪慢慢地融进雨里。
    在城市里住久了,看不到大雨在原野上纵横驰骋的壮观景象,看不到细雨结成蒙蒙雾帘在山川舞蹈的诗情画意,听雨就成了一种习惯,一种嗜好,就如同听音乐一般,久而久之,也就听出了四季之雨各自的异同,从而生出不同季节的异样的情致。
    春雨最是撩人,常常是夜半醒来,她已随风而歌,随风而舞,斜风细雨敲打着窗户,搅散了清梦,击破了寂静,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思绪在春雨的吟唱胡乱荡漾,不知不觉已梦见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的意境。夏雨最是急躁,风风火火,人还没到,吼声先至,一声霹雳便是“大弦嘈嘈”倾盆而至,闭上眼睛,耳边便是一首磅礴雄浑的交响乐,酣畅淋漓,动人心魄。秋雨最为缠绵,该来时不来,不该来时又来了,来了就不走,缠得人心烦意乱,那声音,时而情人般如诉如泣的呢喃,时而弃妇样没完没了的哀怨,即或心如止水,也会泛起发霉的微澜。冬雨最为温馨,无声无息而来,无声无息而去,潜行无迹,要不是屋檐下那“一叶叶,一声声,空阶滴到明”的吟唱,唤起了一个冬天里被冰封了的思绪,那里会为她的离去生出一丝淡淡的愁思抑或是一帘摇曳的幽梦呵。
    听雨听的是一种心境,一种情调,浮躁之人是听不了雨的。
    古之文人最倾心于听雨了,听得动情之处,便会产生许多让人过目难忘的佳作名句和意蕴深远的情景。“小楼昨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”,陆游先生仅用聊聊十余字,一幅鲜活灵动的水墨画图就跃然在形象思维中了,只要是稍有品味的人,都会被种美妙的意境和高雅的情致所感动。李清照一生惆怅,听雨也最为伤情,她的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,”极其伤感且缠绵悱恻,一句惊世之词“知否,知不,应是红肥绿瘦”把听雨的心境描写到了极致,真个是“怎一个愁字了得”。南宋有一个不太有名的叫蒋捷的文人,却写了一首很有名气的词,叫做《听雨》:“少年听雨歌或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,断雁叫西风。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是情,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。”人生阶段阅历不同,命运各异,同是听雨,却听出了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的心境感受——少年的风流倜傥,中年的壮志未酬,晚年的孤寂清冷,其间也多少透视了一个时代由盛到衰,由衰而亡的历史轨迹,在众多听雨而排遣落寞的人群中,这大概是真正听出了雨中的弦外之音了的人了。然而这种境界较之郑板桥来说,终是要差一筹的,板桥先生能从雨打竹林的萧萧声中,听出“民间疾苦声”来,在一个些许小县吏的内心深藏着天地一般大的民众和民众的疾苦,丝毫也不比范仲淹的先天之忧而忧的民本思想逊色,生在封建社会里的板桥先生竟然有如此强烈的人民性,让人在匪夷所思中又不得不叹服。
    人生境遇的不同,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。一生落寞之人听雨总是会听到“凄凄惨惨戚戚”的哀叹,飘泊不定的人听到的是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的憧憬,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听到的是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?”的担忧,壮志未酬的人听到的是“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”的抱负,我之听雨,大半属闲情所致也,当然不可能在听雨中听出时代的盛衰,听出人民的疾苦,然当其久旱而雨时,我也会听到干涸的土地畅快的呻吟,听到庄稼由衷的欢呼,听到万物纵情的歌唱。当石破天惊,洪流泛滥,“人或为鱼鳖”时,我也会听到大地的呜咽,听到山川的泣诉,听到江河的哀号。毕竟我是一个要食五谷才能生存的现实中的人,风调雨顺对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生灵来说都是天一般大的事情。不管怎样,雨都是生命的源泉,听雨就是听自然运行四季交替的轨迹之音,是听万物拔节生长的生命之音,那种从天之深处落下的声音,精妙绝轮,深邃悠远。
    听雨的过程也是一个灵魂受到洗礼的过程,听雨的过程就是自己的灵魂与天地的对话过程。听天地的呼啸,听大自然的倾泻,听生命中的空灵之声,听昔日的痛苦与欲说还休的惆怅,听人生年华的汩汩流淌,听岁月年轮的滚滚回响,听生命在天地中不断的延续……只要倾心去听,心灵便会在一个甚嚣尘上,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渐渐趋于淡泊,归于宁静。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推荐阅读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